斷奶仔豬體況決定豬的一生,斷奶重決定育肥周期,腸道發育情況決定育肥期增長速度和料肉比。而同時這個階段又是豬最脆弱的時期,豬的母源抗體逐漸消失,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健全,再加上生長速度快、轉群、換料應激等諸多因素激發各種疾病,甚至出現大面積死亡。要提高保育豬成活率,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。
1、環境消毒
保育豬轉進之前要對保育豬舍進行全面的清洗消毒,清洗消毒過后再進行空置通風3--5天進行進豬,進豬前確保保育舍溫度26℃左右,保育舍要保持干燥。
2、溫度調控
保育舍溫度、濕度決定了保育豬成活率;特別是冬春季節,溫差過大往往誘發多種疾病。溫差大,仔豬自身調節能力受限,調節能力紊亂極易造成免疫力下降,極易誘發感染疾病,所以在進豬前3-4小時給保育舍預熱升溫,使保育舍溫度高于產房2℃左右,同時注意晝夜溫差和豬場不同區域的溫差,溫差不能大于6℃。
3、換料過渡
斷奶仔豬轉到保育舍后,面臨從液態母乳到干粉飼料上的落差,這種改變會使小豬的腸道面臨極大應激,往往造成腸道粘膜受損,出現應激性腹瀉,同時飼料中的大豆抗原也極易誘發腸道疾病。
在轉豬前做好母乳和教槽料的過渡,同時在飼料中添加調節腸道中藥和抗菌藥,促進腸道發育和預防環境細菌感染,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或益生菌,降低營養對腸道的影響。
在斷奶前后提供較高的溫度、保持豬舍的干燥,可以減少應激性腹瀉。
4、仔豬教槽
仔豬7-10日齡的時候開始逐漸添加教槽料,讓仔豬適應教槽料的味道,學會吃教槽料,一方面彌補部分母乳不足,鍛煉仔豬胃腸道;另一方面促使相應酶的分泌,以減少營養性應激。
仔豬在斷奶前5天逐日減少哺乳次數,逐漸增加教槽料添加比例,直至斷奶,以減少仔豬心理應激。
斷奶后母移子留,保證仔豬在產床上過渡一周,然后轉到保育欄進行合欄,以減少斷奶階段的環境應激和轉群應激。(本文來源于網絡,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)
|